dmvqrg 发表于 4 天前

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都在“周”

  对于《周易》的“周”字,专家学者们争论得很热烈,真叫“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”。不过,归纳起来大体有三种解释。
  一是周普说。周普就是全面、周全、齐备的意思。就是说,《周易》这部书没有不能涵盖的内容。从占筮的角度说,问天气、问年景、问人事等,都能从中找到解答,几乎没有不能问的事。家里的羊丢了,自行车被盗了,金银首饰不见了;婚姻能不能成,买卖能不能做,官职能不能升,考学能不能中以及父母身体、本人前程等,《周易》都可以给你“指点迷津”。据说,有时候还相当详细、准确、灵验。比如丢了东西,卦象告诉你还能不能找到,到那里去找,什么时间去找等。现在是市场经济了,不少人想发财、赚钱。假若你准备贩卖一批商品,首先考虑的就是能不能赚钱,会不会折本,到哪个方向去贩卖等,《周易》里都有答案。
  最早提出“周普”观点的是东汉的儒学家郑玄,他说:“《周易》者,言易道周普,无所不备也”(《易经注》)。就是说《周易》没有不包含的内容。《易经》包括了天地的大道理,还有比天地的大道理再“周普”的吗?当然是没有了。六十四卦涵盖了天下万物,没有不能说明的事物。所以,把《周易》的“周”字解释为周普、无所不包、涵盖所有的意义是有道理的。
  二是“周代说”。《周易》就是周代的《易经》。唐代大儒孔颖达就认为,《周易》这本书就像《周书》、《周礼》这些周代的书一样,加上个“周”字以区别于其它朝代。南宋的朱熹在《周易本义》中说:“周,代名也”。研究《易经》的先辈金景芳先生说:“据我看,朱熹说得对,周应当是周朝的周,不是周普的周”。
  但有不少学者否定这种观点,认为《连山》是夏易,《归藏》是商易,这两本书都没有冠以代名。所以,若说《周易》指周朝,似不可取。
  笔者认为,《周易》指周朝也是对的。周文王由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,创作了卦爻辞,完善了的算卦体系,《易经》这本书的基本内容就相当完整了,周为朝代名无可非议。另外,从一些文物发掘和文献记载看,商人之前多是“卜”即用龟甲呈现的“兆”去判断吉凶,然后把结果刻在甲骨上,称之为“甲骨卜辞”。而到了商末周初才有了“筮”,是据其卦爻象、辞而推断吉凶的。卜与筮是两种完全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预测方法。所以,我认为《周易》是“周”人在继承了殷商龟卜的基础上发展、完善起来的简易的占筮方法。
  三是“周匝说”,周匝,即周转、变化、周流。这种说法是唐代儒学家贾公彦提出来的。贾氏为《周礼》作注疏说:“《周易》以纯乾为首,乾为天,天能周匝于四时,故名《易》为周矣”,说的一点都不错,“年年岁岁花相似,岁岁年年人不同”,一年一年,春夏秋冬,周而复始。《易传?系辞》说:“生生之谓易”,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”,万事万物都在周流、变化。“易之为书也,不可远;为道也,屡迁。变动不居,周流六虚,上下无常,刚柔相易,不可为典要,唯变所适”,《周易》之道在于变化,在于运动,在于转变,不可能长期处于一种恒定的状态。人要善于适应变化了的环境、形势,天人合一。
  张绍金,1949年生人,山东省济宁技师学院教授,北京联合大学等多所大学易学客座教授。讲坛耕耘四十五年,其中有三十余年遨游神思于乾坤八卦间,且风水与命理兼攻。倡导人文大义,首提《易经》替天说话,认为《易经》中的每一个符号、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效天法地的文明元素,用《易经》元素滋养民众,能提高民族的整体道德素养;把理论引入到生活实践,提出“生活大易”的观点;主张白话解读《易经》,让《易经》贴近生活,走进大众生活。   http://www.zhouyi.cn/
  更多阅读请关注《易经与活法》东方出版社
   
   
   
   
   
   
   http://zb178.com/jx/1404900.html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都在“周”